中国五金交电网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小程序
天下好货一手掌握

扫一扫关注

扫一扫微信关注
天下好货一手掌握

丹灶五金:从小配件到大产业|品质革命 集群战法

   2021-11-11 81

  


摊开一张中国地图,若将全国目前已经命名的30余个五金产业基地逐一标记,可以发现一条纵贯广东、浙江、江苏、福建、山东、河北的沿海五金产地带。这条产地带上每年输出的五金配件和用品,支撑着海内外工业和民用五金之需。


而在这些基地中,能被冠以“五金之都”称号的少之又少。其中,位于广东佛山南海区的丹灶,是仅有的“中国日用五金之都”。在这一殊荣背后,丹灶14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,遍布着6000家五金企业,产值超过200亿元。


从20世纪60年代,丹灶“五金之父”徐才返乡开设首家五金厂,从五金撞钉、鸡眼扣起步。60多年来,丹灶五金从小配件发展为内涵丰富的大产业,并且在灯饰五金、厨卫五金、文具五金及五金配件等领域占据行业领先地位,诞生了阳晨厨具、金钜伦等一批全国乃至全球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。


60年后的今天,丹灶五金又将如何续写产业传奇呢?


“敢富的人”开路


虽然从未向徐才拜师或与之共事,但是佛山市金钜伦五金文具有限公司(下称“金钜伦”)董事长陈荣瑞认为,自己理应是徐才的徒孙之一。实际上,在丹灶,不少五金企业的企业主也抱有同样的认知。


这源于,徐才是整个丹灶五金产业的起点。


时间回到20世纪60年代,在广州做技工的徐才,有感于家乡人民改变贫困现状的强烈意愿,并且发现当时许多工厂对五金件需求旺盛,他辞掉工作,连户籍一起迁回丹灶南沙,带着30多个徒弟,帮助村里开办了第一家五金作坊。


此时,五金作坊生产的多为撞钉、鸡眼扣等小配件。据当地人回忆,由于交通路网不完善且缺乏交通工具,五金厂只能依靠丹灶沙边村仅有的一趟公交运货。每次公交门一打开,工人就轮番把一袋袋的货物搬上车,这一幕成为不少丹灶人的深刻记忆。


南沙的五金产业逐步发展壮大,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,20世纪80年代初,南沙的集体五金企业拥有300多台手压机,50多台冲床,成为南海县工业的先进典型。1980年,徐才成为南海县第一位“万元户”,南沙人均分配达到540元,南沙一跃成为“首富村”。


当时,大部分地区的老百姓“穷光荣、富可耻”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,南沙的“富”成为当时人们议论的焦点。为了打破思想桎梏,时任南海县委书记的梁广大决定,要给人均收入超过400元的大队“祝富贺富”。


徐才成为首个“祝富贺富”对象。据史料记载,1980年春节前,梁广大带领南海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,抬着6头烧猪、10坛九江双蒸酒,带着100万响的鞭炮和烟花,来到徐才家中,和农民们开席饮酒,晚上还燃放了半个多小时的烟花。



特别提示: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,真实性未证实,仅供参考。请谨慎采用,风险自负。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
相关行情
推荐行情
点击排行

版权所有;唐君酒业有限公司

京ICP备18035893号-3公网安备11010602103486号